「哲學就是做順便的事」可以有幾種理解:
生活中的哲學
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的學問,而是藏在我們每天的細節裡。比如散步時隨便想的問題、喝茶時突然的感悟,其實都是哲學的萌芽。
順便思考
做事的時候,「順便」想一想:我為什麼要這樣做?這件事和世界的關係是什麼?這種「多問一層」的習慣,就是哲學的開始。
哲學的態度
有些人會把哲學想得很嚴肅,但其實它也可以是「隨時隨地的隨想」。一邊過日子、一邊思考人生,這樣「順便」做,就讓生活更有深度。
換句話說,你這句話其實把哲學拉近到生活裡,很像一種「自在的哲學觀」。
哲學,就是順便的事
有人以為哲學必須嚴肅、艱深,只有坐在書桌前,翻厚厚的書,才算在「思考」。
但其實,哲學常常只是「順便」的事。
走路時,順便想一想:這條路要帶我去哪裡?
喝水時,順便想一想:這清澈的水是怎麼來的?
看見落葉時,順便想一想:為什麼萬物都有它的循環?
這些順便的想法,不需要正確答案,卻讓我們看見日常的深度。
原來,生活不是先有一個宏大的目的,再去找意義;
而是我們在一點一滴的「順便」裡,慢慢遇見哲學。
哲學,不是額外的負擔,
而是生活給我們的小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