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

一家公司不許有意見

一家公司若不允許同仁發表意見,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,船長只准自己看羅盤,禁止水手說話。起初,船似乎仍能往前走,因為風浪尚小,方向還算穩定。可是當暴風雨來臨,水手們看見暗礁卻不能提醒,船長依然執意前進,最終整艘船可能撞得粉身碎骨。

在這艘船上,水手漸漸學會沉默,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危險,而是因為說了也沒用。沉默久了,心就冷了;心冷了,手腳就懶了。到最後,船長或許還在大聲喊著「往前!往前!」,但船艙裡已空空如也,只剩下無聲的回音。

一間公司若剝奪員工表達的空氣,就等於關上了所有通風口。表面看似平靜,實際上裡頭正在慢慢窒息。沒有聲音的組織,不是因為沒有問題,而是因為沒人再願意說。這樣的沉默,不是安定,而是衰亡的前兆。

參加正式會議的基本禮儀守則

參加正式會議的基本禮儀守則

*準時到場

建議至少提前 10–15 分鐘到會場。

先完成簽到、領取資料並入座,避免臨時手忙腳亂。


*若不幸遲到

在門外等候,通常需等到講者講完一段、或主持人示意後才能進入。

進場時動作要輕,避免發出聲音。

*入座與位置

盡量選擇不易干擾他人的位置(例如靠後排或靠走道)。

不要臨時換座,避免影響秩序。

手機與電子設備

需切換至靜音或震動模式。

避免會中滑手機、講電話或製造噪音。

*聆聽與互動

專心聽講,避免竊竊私語。

若有 Q&A 環節,等主持人開放再舉手發言。

提問簡潔,避免與講題無關的長篇討論。

*中途進出

若需暫時離場,請在段落或休息時進行。

再入場時要輕聲安靜,不要打斷會議。

*服裝儀容

視場合而定,但建議以整潔、莊重為主。

學術場合或正式會議可選擇商務休閒(business casual)即可。

只是覺得這樣比較好看

有一家公司,就像一支交響樂團。樂團裡有鋼琴家、小提琴家、長笛手,個個都是專業音樂人。可是,指揮卻不懂樂理,只會拍手大喊:「快一點!慢一點!響一點!」他不懂旋律結構,也不懂樂器特性,只覺得「這樣比較好看」。
於是,小提琴家被要求用弓拉出打擊樂的聲響;長笛手被迫像小號那樣吹得刺耳;鋼琴家甚至要在中場跑去敲三角鐵。樂手們明白這樣做絕對會跑調,但又不能違抗,只能硬著頭皮照辦。結果演出當天,音樂亂成一團,指揮卻自豪地鞠躬致意,說:「看,我帶領得多好!」
真正懂音樂的人聽了,只能搖頭離席。留下的樂手心裡清楚,這樣的樂團,遲早會沒有人願意再登台。

有無意見對照表

組織文化對照表

面向有意見文化(健康組織)沒意見文化(高風險組織)
決策品質多角度思考,避免盲點,決策更穩健只靠少數人拍板,錯誤無人糾正
創新能力員工敢提出新想法,形成突破契機沒人敢建議,公司逐漸落後
員工士氣感覺被重視,有參與感與成就感感到壓抑,心冷手懶,只做最低限度
人才流動吸引並留住有想法的人才優秀員工離開,留下沉默或被動的人
組織韌性危機時能快速集思廣益,找到解方高層獨斷,容易在挑戰中翻船
長遠發展形成正向循環,具備持續成長力表面穩定,實際逐步走向衰亡


順從者討喜但危險

在一間公司裡,總有那麼幾個人,什麼話都不多說,主管吩咐什麼就做什麼。表面上,他們看起來乖巧討喜,永遠不惹麻煩。主管喜歡他們,會點頭微笑說:「這樣就對了。」同事也不會被他們挑戰,辦公室似乎和諧安靜。

可仔細一看,這些順從的人就像影子般,跟隨光源而動,永遠在旁邊,但無法照亮前路。真正的想法和專業被壓抑,只剩下表面上的和諧。公司短期內可能覺得一切順利,但當危機來臨,沒有人敢提出建議,船就容易撞上暗礁。

順從者討喜,但組織不能只靠影子存活。長久下來,沒有聲音的地方,就缺少了生命力與創造力。表面的和平,其實是沉默的警訊。

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企業

一間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企業,就像一片沉寂的森林,樹木排列整齊,但沒有鳥鳴、沒有風吹過葉子的聲音。員工習慣沉默,好的點子無法被提出,問題也只能在暗處累積,企業表面看似平靜,實則日漸僵化。

要讓這片森林重生,首先需要 開放的文化。每個人都應該敢說話、敢嘗試,哪怕犯錯也不被懲罰,這樣才能激發創意的火花。其次要有 制度支持,把員工的好點子變成實際行動的路徑,例如內部提案制度、跨部門合作或創意討論會,讓創新不再停留在腦海,而能落地實行。

最關鍵的是 領導力的轉型。主管不再只是下達命令的人,而是傾聽者、資源提供者和夥伴。當領導者願意接受建議、承認失誤,員工才會放心表達意見、積極投入。

當聲音被聽見、想法被重視,企業就像森林迎來春風,鳥兒開始鳴叫,嫩芽破土而出,整個組織也重新煥發生命力,充滿創造力與活力,迎向更長久的成長與未來。

缺乏創造力及生命力小劇場

場景:一間沉悶的辦公室,窗外天氣陰沉,員工低著頭,各自忙自己的工作。

小林是團隊裡的資深工程師,他心裡有很多改善方案,但每次提出都被告知「照規矩做就好」。同事們也學會了沉默,不敢多說一句話。主管只在一旁看報表,偶爾吩咐新任務,從不聽建議。辦公室像一片死寂的森林,沒有聲音,也沒有活力。

一天,新任主管小張上任了。他召集大家開會說:「我想聽聽你們的想法,哪怕是最小的建議,也可能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。」小林猶豫了一下,終於把長久以來的改進方案講了出來。其他同事也開始踊躍分享意見。小張耐心聆聽,並指派資源讓好的想法實際試行。

幾個月後,辦公室煥然一新。員工之間開始互相討論、互相激發創意;小林的方案成功提高了效率,大家都感到被重視。整個團隊像森林迎來春天,重新充滿生氣,每個人都願意發聲,組織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也隨之甦醒。


一家公司不許有意見

一家公司若不允許同仁發表意見,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,船長只准自己看羅盤,禁止水手說話。起初,船似乎仍能往前走,因為風浪尚小,方向還算穩定。可是當暴風雨來臨,水手們看見暗礁卻不能提醒,船長依然執意前進,最終整艘船可能撞得粉身碎骨。 在這艘船上,水手漸漸學會沉默,不是因為他們不知...